|
一、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简介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下设法学系、文学艺术系、英语系、汉语国际教育系、大学英语教学部、语言实验中心、服饰文化研究所、翻译及外国语言研究中心、传神—西安工程大学翻译研究中心、土地流转研究及法律服务中心、传神—西安工程大学未来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和普通话测试研究中心等机构,开办有法学、汉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四个本科专业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戏剧戏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新闻传播四个硕士点。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专任教师108人,其中,教授及副教授、博士及在读博士50人。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为职责,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围绕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实现人文社科教育的整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有特色的学科方向。学院注重学生人文综合素质和国际化视野的提升,以踏实肯干、能写会说、善于沟通、适应性强为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文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院学科梯队老中青结合,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来,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40余项,各级各类教改课项目15项,教学成果奖10项;科研经费到款230余万;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完成专著5部,主编、参编教材10余部。全院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的浓郁学术氛围。 自2005年起,我院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1所友好合作院校开展了双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学生有机会在国内和国外获得两个学位。主要合作院校有美国俄克拉荷马基督教会大学、恩波利亚州立大学、凯特林大学、明尼苏达圣玛丽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坎特伯雷大学、考文垂大学及英国赫瑞特瓦特大学等。二、各学科介绍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专业简介: 我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是目前国内外国语言文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注重语言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同层次大学中少数几个拥有硕士点的大学之一。本学科下设翻译理论与实践、现代语言理论、中西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与教学法等四个方向。本学科开设的核心课程有:中西方翻译理论、笔译实务、英语口译、应用语言学、现代英语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英语教学法、二语习得理论等。培养方向: 1. 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互译的理论与实践,包括中外翻译理论的研究、翻译技巧的研究、翻译批评、翻译史、译本比较研究。 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法:语言习得研究;外语教学的方法及评价;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3. 现代语言学:现代英语的基本理论、流派及发展;英语研究方法探讨;英语语言的使用与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以人类学、社会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托,比较中外文化不同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研究中外经济合作中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毕业生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到教育、科研、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翻译、管理等工作。毕业学生其中20%左右分配到大专院校,20%左右分配到大中城市重点中学,55%左右分配到政府机构或大中型外向型企业或金融机构,5%左右考上博士。2戏剧、戏曲学学科专业简介: 戏剧、戏曲硕士点自2013年招收首届学生,现已招收三届学生。本硕士点是依托我校艺术设计、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与优势,立足于西部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秦腔戏剧的辉煌成就,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用史实考证、理论研究、艺术案例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与戏剧有关的基础理论、历史发展及戏剧服装等相关理论,研究与戏曲有关的基础理论及发展历史,包括服装、化妆、舞美等相关理论。本硕士点研究特色突出,方向明确,优势明显。该硕士点所依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博士及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教师人数70%以上,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含博士后)5人。学科师资队伍雄厚,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来,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20余项,各级各类教改项目15项,获教学成果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完成专著10余部,主编、参编教材10余部。培养方向: 1. 地方戏剧与戏剧理论批评:立足于西部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研究传统与现代戏剧基本理论,并对戏剧的舞台表演、创作实践等的批评能力进行培养。 2. 戏剧服装(包括化妆、舞美、道具等):立足陕西及西北地区丰厚的历史 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特征,结合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优势,研究对象主要设定为戏剧服装、化妆、舞台美术、戏剧道具、戏剧文物等内容。 3. 戏剧教育与传播:以传统戏剧和现代戏剧的研究并重,以戏剧的教化和审美功能为基本研究点,进而致力于戏剧普及教育和戏剧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毕业生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政府文化宣传部门、戏剧影视企事业单位或相关团体,以及学校或科研等单位工作,也可报考戏剧戏曲学、电影学等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本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
3 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学科专业简介: 我院从1993年开始法学专科学生招生,在积累充足教学经验的基础上,2000年开始法学本科招生,历经23年的办学经验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学教育模式。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学术型硕士学位点“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2014年开始独立招生。学科团队共有16名教师,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9名,讲师5名,双师型人才6名,具有丰富科研、教学和实践经验,师资力量优良。团队教学经验丰富,司法考试通过率年均30%以上,与同类院校相比名列前茅。学科科研力量雄厚,承担国家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1项,厅局级课题十几项,发表论文80余篇。本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三个方向,核心课程包括法理学、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等各部门法专题。培养方向:1.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精典著作、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研究。2.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主要研究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部门法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立法、司法、执法理论。3. 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分析和解决我国立法、司法、执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毕业生就业方向: 职业律师、法官、检察官、企业法律顾问、国家公务员、仲裁员。4新闻与传播学科专业简介: 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包括媒介与媒介信息传播活动规律、特征、策略与方法。研究内容包括:大众传播与新闻生产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媒介与社会及文化的关系、网络传播活动、网络内容的表达与创意等。新闻与传播学相关学科领域有信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营销学、艺术学、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翻译学、文学、文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核心课程有:新媒体传播与发展、媒介融合概论、传播研究方法、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研究、国际传播学、国际新闻学、国际公关学、国际媒体研究、国际新闻编译、传媒英语等。培养方向: 1. 新媒体与文化传播:该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打破传播学、文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界限,采用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思路,紧跟新媒体传播的形态变化和专业特点,培养学生既掌握新媒体专业技术技能,又具有宽厚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思维的复合型、应用型新媒体人才。 2. 国际新闻编译:本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打破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多个学科界限,采用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思路,密切结合新闻传播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人文基础、丰富的国际社会知识和中外文化底蕴,以国际化为特色,将国际性、实践性、基础性相融合,熟练掌握传播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以英语进行对外文化传播和国际新闻编译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新媒体领域从事各类传播工作;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记者、编辑工作;还可从事商业开发、活动创意、媒体策划等;在通讯社、报社、杂志社、网络公司等,运用中英文双语从事采访、写作、编译、主持等;可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资公司、新闻单位从事文化宣传、文稿编译、外事服务、文秘与涉外文秘等工作。
温馨提示:
学科带头人及导师相关介绍见学院网站:
http://renwenxy.xpu.edu.cn/training.asp?id=79
三、招生目录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文学
| 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
| 导师(职称)
| 计划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1 翻译理论与实践
| 胡伟华(教授)
| 20(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1日语(二外)
或242德语(二外)
或243法语(二外)
③615基础英语
④830英语综合知识
| 复试科目:
930英美概况
| 陈莉霞(副教授)
| 秦伟(副教授)
| 李 娜(副教授)
| 0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法
| 王晓静(副教授)
| 胡燕(副教授)
| 刘丽(副教授)
| 03 现代语言学
| 陈莉霞(副教授)
| 刘丽(副教授)
| 王晓静(副教授)
| 04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 胡伟华(教 授)
| 秦伟(副教授)
| 胡燕(副教授)
| 李 娜(副教授)
| 0305Z1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
| 法学
| 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
| 指导教师
(职称)
| 计划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 01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 张宝亚(教授)
| 20
(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法理学
④829民法学
| 复试科目:
929经济法
|
| 张笑天(副教授)
|
| 何芳(副教授)
|
| 02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 何万里(副教授)
|
| 刘秀红(副教授)
|
| 何芳(副教授)
|
| 刘晓平(副教授)
|
| 03社会主义法治实践
| 宁立功(教 授)
|
| 张宝亚(教 授)
|
| 张笑天(副教授)
|
| 何万里(副教授)
|
| 04西部大中城市土地权利流转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刘晓平(副教授)
|
| 宁立功(教授)
|
| 刘秀红(副教授)
|
| 135102戏剧
| 专业学位
|
| 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
| 指导教师
(职称)
| 计划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 01 秦腔与西北地方戏剧(含历史发展)研究
| 徐利兰(教授)
| 10(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616中国戏剧史
④831戏剧基础理论
| 复试科目:
931戏剧基础理论和戏剧作品分析
|
| 李春燕(副教授)
|
| 巴微(副教授)
|
| 02 戏剧服装(包括化装、舞美等)
| 兰宇(教授)
|
| 张原(副教授)
|
|
|
| 李春燕(副教授)
|
| 03 戏剧理论与批评
| 兰宇(教授)
|
| 冯希哲(教授)
|
| 巴微(副教授)
|
| 135103戏曲
| 专业学位
|
| 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
| 指导教师
(职称)
| 计划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 01 秦腔与西北地方戏曲(含历史发展)研究
| 惠敏丽(一级演员)
| 10(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616中国戏曲史
④831戏曲基础理论
| 复试科目:
931戏曲基础理论和作品分析
|
| 徐利兰(教授)
|
| 兰宇(教授)
|
| 李春燕(副教授)
|
| 02 戏曲服装(包括化装、舞美等)
| 兰宇(教授)
|
| 张原(副教授)
|
| 李春燕(副教授)
|
| 055200新闻与传播
| 专业学位
|
| 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
| 指导教师
(职称)
| 计划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
01新媒体与文化传播
| 兰 宇(教 授)
| 10(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复试科目:
935节目制作与策划
|
| 徐利兰(教 授)
|
| 马冬(教 授)
|
| 巴微(副教授)
|
| 李春燕(副教授)
|
| 02国际新闻编译
| 胡伟华(教授)
|
| 秦伟(副教授)
|
| 刘丽(副教授)
|
| 李娜(副教授)
|
| 四、参考书目
科目
代码
| 科目名称
| 参考书目
| 作者
| 书名
| 版本信息
| 出版日期
| 614
| 法理学
| 张文显
| 法理学(第四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615
| 基础英语
| 何兆熊
| 综合教程(1-6册)第二版
|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 2005年
| 陈宏薇
李亚丹
|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修订版)
|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 2004年
| 孙致礼
|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 2008年
| 616
| 中国戏剧史
| 叶长海
张福海
| 中国戏剧史(插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4年
| 余秋雨
| 中国戏剧史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1年
| 焦文彬
阎敏学
| 中国秦腔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2005年
| 617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本书
编写组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最新版
| 829
| 民法学
| 王利明
| 民法学(第六版)
| 人大出版社
|
| 830
| 英语综合知识
| 丁往道
吴 冰
| 英语写作基础教程
第二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5年
| 胡壮麟
| 语言学教程(第四版)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1年
| 831
| 戏剧基础理论
| 叶长海
| 中国戏剧学史稿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2010年
| 赵山林
| 中国戏剧学通论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1995年
| 83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本书
编写组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最新版
| 五、考试流程
年度
| 时 间
| 内 容
| 备 注
| 2016年
| 5-6月
| 收集信息,确定报考院校,整理
报考院校(专业)考试信息
(考试科目、大纲、录取分数线、
历年录取情况等)
| 所有考生
(含推免生)
必须
网上报名
| 10月
|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
(http://yz.chsi.com.cn公网>
或http://yz.chsi.cn教育网>)
|
| 10月底
| 接收推免生工作结束
|
| 11月中旬
| 现场确认(资格审核、网上报名
信息校核、签字确认、照相、交费)
地点:网上报名选定(指定)报名点
|
| 12月中旬
| 考生自行下载准考证(A4页面,
正反面不得污损或做其它任何标记)
| 如果无法
下载,可
与招生
单位联系
| 12月底
| 初试(请提前一天查看、熟悉考场,
准备考试用品)
| 超过3小
时的考试
科目第三
天进行
| 2017年
| 3月中、
下旬
| 公布初试成绩、随后公布复试分数线
|
| 4月初
| 调剂系统开通
|
| 4月中、
下旬
| 研究生调剂、复试;
拟录取考生调卷
|
| 5月中、
下旬
| 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教育部录检
|
| 6月初
| 发放录取通知书、调档
|
|
六、报考西安工程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七大优势◆ 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工学、理学、管理学、工程专业学位考生,以及所有专业的推免生,均免交全额学费(2.4万元/人);◆ 凡第一志愿(含推免生)报考我校考生直接享受国家助学金(1.8万元/人·3年),且报考紧缺专业将优先参评国家学业奖学金及其它各类奖助学金;◆ 凡被我校接收录取的推免生,研究生阶段若学业优异可申请享受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实施的四大模块(短期访学、攻读双学位、硕博连读、直接攻读学位)等国外留学项目,为研究生提供了国际化培养的良好机会; ◆ 独立的研究生工作室、导师工作大楼、特色学科基地大楼、研究生五大基地等,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行就业导师推荐负责制,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研究生全部在古都西安市区金花校区就读,学习和生活十分便利。七、研究生招生咨询方式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19号 邮政编码:710048联系电话:(029)82330313 (029)82330076 13572953120学院网址:http://renwenxy.xpu.edu.cn/联系人:魏老师 汪老师乘车路线:二环1号线、二环2号线、教育专线、48路、游9路、528路、716路、401路、402路、37路、8路、27路、43路、300路、714路、717路、102路等公交车均可到达。
欢迎报考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